1945年4月30日专业炒股配资门户,希特勒在德国柏林的地下室内,面对战局的崩溃与大势已去的现实,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。他用一把沃尔特PPK手枪自尽,宣告了自己的命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到来。
此时,很多人可能都觉得,随着苏军攻入柏林并彻底占领这座城市,德军肯定会遭遇惨烈的败局。普遍认为,德军的总兵力已经支离破碎,几乎没有存活下来的希望。然而,历史的真相却远没有那么简单。尽管希特勒自杀后,德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,但出乎意料的是,德国的军队在此时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规模,实际的数字令人难以想象。那么,问题来了:为什么这些多达245万的德军没有继续抗击盟军,反而选择了投降或被消灭?
1945年,二战接近尾声,苏联的部队逼近柏林,而希特勒指挥下的德军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但战线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广度。德军的军队分布在多个地方,包括西欧、北欧及东欧多个战区。为了确保柏林的防御,希特勒特意将一支主力军部署在这座城市。然而,柏林战役并未如他所愿,守军逐步败退,最终迫使希特勒选择自杀。
展开剩余80%当希特勒结束自己的生命时,柏林的防守依然有着约50万德军残余部队。苏联的报告显示,在柏林战役中,共击毙了45.8万名德军士兵,这一数字显然被夸大了许多。后来,苏军自己都意识到这一数字过于膨胀,因此在后续的报告中删去了具体的伤亡数据。而德国方面的统计数据则更加可信,德军在柏林战役中的死亡人数大约为92,000人。综合来看,希特勒为柏林驻守的部队大致有60万左右,考虑到某些差错,人数大概接近70万。
然而,问题来了,为什么柏林的50万守军在希特勒死后没有继续抗争,而是选择了投降?首先,德军在之前的战役中已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物资,包括战车、弹药等重要装备。更重要的是,德军的士气受到了巨大的打击。希特勒作为独裁者,几乎是所有德军士兵的精神支柱。随着他自杀的消息传来,德军士气崩溃,无论是元帅还是普通士兵,都觉得没有了继续战斗的意义。因此,剩下的50万德军纷纷向苏联投降。
除了驻守柏林的德军外,希特勒自杀时,德军在挪威和丹麦的驻军也依然存在。这个地区的部队约有40万,然而当希特勒死讯传到挪威时,这些德军没有再做出任何抵抗,迅速丢掉了武器,等待盟军接管。寒冷的气候和战斗的消耗已让他们的战斗意志逐渐退却。即使他们本有一战之力,但在失去领袖的指引后,他们选择了放下武器,等待投降。
此外,德军在波罗的海地区也部署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,这支部队曾是盟军重点打击的目标。尽管这支部队在盟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,剩余的兵力和装备依旧让他们拥有一定的作战能力。然而,在希特勒死讯传出后,剩下的20万德军也毫无斗志,最终选择了放下武装,等待被盟军接管。
在捷克斯洛伐克,德军的抵抗时间更长。这一地区驻扎着90万德军,他们没有像其他地区的德军那样立刻放弃,而是与苏军继续作战。由于捷克特有的地形,德军能够利用战术优势与苏军对峙,抵抗持续了12天,直到5月11日,才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彻底结束了抵抗。
南斯拉夫境内,40万德军也并未立刻投降,而是与当地的部队进行游击战。然而,最终,这支部队同样难逃投降的命运。
总的来说,希特勒自杀时,德军依然保持着245万的规模。尽管这些部队分散在不同的战区,并且盟军始终没有给他们集结的机会,但这些德军本应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。为何他们没有继续作战?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分布广泛且远离彼此,另一方面,盟军早已采取了有效的战术,阻止了德军集结。更重要的是,在大部分德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断裂的情况下,这些残余部队几乎没有任何打下去的可能。
1945年5月6日,苏联发动了布拉格战役,目标是彻底摧毁德军驻扎在捷克的90万部队。在这场战役中,德军由于此前的损失和消耗,已经无法抵抗苏军的进攻。加上失去指挥和后勤支援,他们的战斗力已大不如前。战役结果可想而知,德军损失惨重,苏军完全占据了上风。
随着布拉格战役的结束,德军的残余部队已失去绝大部分战斗力。在欧洲的其他地区,德军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。到6月,驻守挪威的德军宣布投降,标志着德国在欧洲的残余力量彻底崩溃。
回望二战,希特勒的死亡象征着纳粹德国的最终崩塌。尽管德军的军事力量在战后仍有一些残余,但这些部队的存在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面对盟军的强大压力和缺乏后勤支持,德军的结局早已注定。
即便在今天,二战已过去80多年,全球依然未能完全摆脱战争的阴影。尽管历史的教训不断提醒人们,战争带来的只是破坏与痛苦,但现实世界中的冲突依然不断,似乎人类尚未从过往的血与火中真正吸取足够的教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